一、工作依據
固定資產盤點依據:《企事業單位、醫院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二、工作目標
(一)全面摸清家底。對截止基準日前的企事業單位內部的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實、完整地反映企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狀況。
(二)完善管理制度。根據固定資產清查發現和暴露的問題,全面總結經驗,認真分析原因,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并敦促執行,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三、成立機構
(一)為切實加強領導,保證資產清查工作順利進行,企事業單位成立“固定資產清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由單位領導擔任,具體負責組織開展資產清查工作。
(二)本所成立盤點清查工作小組,明確負責人。
四、清查基準日固定資產基本現狀
(一)以xxxx年xx月xx日為固定資產清查基準日。
(二)目前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基本情況:
a) 資產總數量:約xxxx項;
b) 資產管理部門主要為:各科室;
c) 無系統管理 / 采用某固定資產軟件系統;
d) 固定資產是否通過資產標簽標識。
五、工作范圍及內容。
企事業單位管理的全部固定資產均為清查范圍,具體內容包括:
1、賬務清理。對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購入、使用、報廢進行賬務審計,結合實際資產使用情況,對不符合固定資產標準的資產重新分類,對審計中發現的差錯予以調整。
2、財產清查。對企事業單位的各項實物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理、核對和查實。對清查出的各種資產盤盈、損失按照資產清查要求進行分類,提出相關處理建議。(重點)
3、完善制度。針對資產清查工作中發現的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總結、認真分析,提出相應整改措施和實施計劃,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
六、預期效果
1) 對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臺賬上的所有資產進行一次盤點清查,實現賬實相符;
2) 對正確的資產進行二維碼標簽 / 電子標簽標識;
3) 對盤查出有閑置的、有差異的資產,提出處理建議方案,并對資產盤點結果出具一份清查報告;
4) 通過二維碼標簽 或 RFID芯片加二維碼標簽識別的技術實現固定資產業務操作信息化和規范化。
6.待各部門確認完畢后,對盤點分項表進行匯總,形成盤點總表,變更總表,盤盈總表,盤虧總表,并交付到資產管理員、會計人員。
七、提出的工作需求
1. 企事業單位配合部門:信息科、設備科、總務科等(視不同企業不同情況)。企事業單位配置有決定權的且清楚固定資產情況的專職人員全程陪同盤點,對于難以區分物品,應由企事業單位人員評判區分并匹配;
2.固定資產的盤點匹配,擬從最近年份優先匹配,倒推進行;時間較久遠的資產,達到報廢條件的,走報廢程序。盤虧物品由企事業單位負責找出原因;
3.無任何標識且企事業單位也無法準確說明規格名稱的資產、破舊老化的資產(盤點無法清楚判斷的固定資產),由企事業單位根據實物形狀,自行解決名稱、型號、年度、價值等必要信息;
八、工作步驟
對企事業單位基準日固定資產賬上數予以核實,并對企事業單位實物資產進行盤點,登記,盤點期間粘貼二維碼標簽/RFID電子標簽,并與由相關資產管理人對資產進行確認,協助完善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出具固定資產清查報告。
具體步驟如下:
(一)第一階段:制度執行情況審計并完善相關管理程序。
在擬定的基準日前開展本階段工作,主要包括:
1、了解固定資產日常管理程序的執行情況,包括購入程序、驗收程序、記賬程序、保管程序、維修程序、資產轉移程序、資產處置程序等,并測試各程序的執行情況。
2、針對第一步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企業內部應敦促各業務部門嚴格執行各項確定的程序。
3、企事業單位必須敦促各業務科室把基準日前應入賬的各類固定資產全部入賬,包括已驗收的資產及已驗收尚未取得發票暫估入賬的資產。
(二)第二階段:各業務科室自查及盤點階段。
基準日后組織各科室及職能部門召開資產清查動員大會,明確資產清查全員參與,認真對待,具體為:
1、 資產管理員從管理臺賬、固定資產管理軟件中導出截至基準日的各科室固定資產臺賬表,并進行分類切割文件,分文別類。
2、 打印各科室經分類后的資產臺賬表。
3、 將各科室經分類后的資產臺賬表打印成固定資產二維碼標簽,標簽內容包括(資產編號、資產名稱、規格型號、保管部門、入賬日期、二維碼等信息)。
4、 準備空白標簽,應對盤盈,不明確的資產。
5、 我司盤點人員與企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員、科室資產管理員一同開展盤點工作,對三方無異議的有賬有實物資產直接粘貼二維碼標簽,并在盤點表中記錄存放位置。
6、 對存在異議或無賬有實物的資產粘貼待處理標簽,并在盤點表中記錄盤盈資產(包括科室,位置,名稱,規格型號)。
7、 針對盤點實物與賬上名稱不符的,與資產管理員、部門資產管理員一起評判,是否為錄入錯誤,如果錄入錯誤,備注修改。
8、 針對盤點實物與賬上規格型號不符的,與資產管理員、部門資產管理員一起評判,是否為購買時可能是賬上的型號,但供應商實際送貨可能是改為實物型號,評判完后進行記錄。
9、 對于盤虧的資產,由相應資產人員明確原因,并在盤點表中注明情況。
有些資產分配給領導,不在單位,無法現場盤點實物跟貼碼;當盤點進展到相應科室時,需要由單位提前通知科室所有人準備好所有資產,不在單位的帶回單位,減少重復工作。
10、 每盤點完一個科室后,由資產管理員對盤出待處理資產與相關科室核實相關情況,完成科室內資產比對工作,無疑義后簽字確認。
11、 對簽字確認后的資產盤點結果表整理成電子表,對盤盈、盤虧,有疑義的資產進行特殊顏色標注。
12、 待各科室全部盤點完成后,對尚未比對的待處理資產完成科室與科室之間的比對工作。
13、 盤點過程中,對基準日后發生的資產增減變化情況各科室按要求認真填寫資產變化登記表。
(三)第三階段:匯總盤點結果階段。
對各科室的資產清查結果進行復核并與賬面記錄進行核對,匯總盤點結果,確定盤盈盤虧情況,并做出處理意見,制作資產管理確認書,由相關資產管理人對管理的資產簽字確認并承諾相關使用和保管責任。
(四)第四階段:資產管理制度分析設計階段。
匯總盤點中發現的資產管理方面的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識別風險,制定并完善相關的資產管理制度(包括資產流轉,資產處置,資產登記變更等)。
(五)第五階段:報告階段
對資產清查工作中的結果和發現的問題,交換意見,對資產盤盈、損失等問題討論處理意見,并提出相關建議。根據交換意見的情況,整理相關資料,形成固定資產資產清查報告。